-
什么是肿瘤分子病理?
-
肿瘤分子病理是一个交叉学科,结合了肿瘤学、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旨在通过分子层面的分析来理解和诊断肿瘤,具体而言,肿瘤分子病理包括基因突变分析、拷贝数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化的检测。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形态学以及免疫组化结果,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
肿瘤分子病理检测包含哪些内容?
-
分子病理检测包括观察细胞形态、探查染色体和基因信息等,涵盖肿瘤发生发展的遗传(genetics)和表观遗传(epigenetics)因素。检测中使用的技术包括:核型分析、FISH、二代测序(NGS)、一代测序、PCR、电泳、免疫组化等。
-
肿瘤分子病理检测的临床意义?
-
可直接指导肿瘤精准诊断与治疗:
1. 明确肿瘤诊断分型 2. 指导治疗方案/用药选择 3. 评估预后及生存期 4. 监测耐药及复发 5. 筛查遗传性肿瘤。
-
肿瘤分子病理检测和常说的基因检测有什么不同?
-
如前述,分子病理检测涉及多项内容和多种技术,其结果系统全面,同时需要遗传学、临床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类型专业人员综合解读。而基因检测主要关注肿瘤细胞上的基因信息,使用NGS单一技术,若要准确判断患者疾病情况,基因检测结果还需结合患者病情和其他检测结果共同解读。
-
基因检测中常说的Panel是什么意思?
-
Panel可以理解为基因“组合”、“组套”或“套餐”,是检测肿瘤相关多个基因位点的统称。基因位点并不是设置的越多就越好,而是每个基因位点都与肿瘤诊断相关,设置精准才最好。
-
肿瘤复发后,原来的检测结果还能用吗?
-
肿瘤发生发展是实时变化的,患者发生耐药或者疾病进展的情况,需要重新进行分子病理检测,评估是否有新的分子遗传变异或其他因素的改变,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
服用靶向药之前必须进行肿瘤分子病理检测吗?
-
需要。靶向药物是精准针对肿瘤分子遗传变异而研发的药物,不同类型肿瘤患者的基因变异存在个体化差异,分子层面的改变必须和选用的靶向药物匹配,患者才能获益。
-
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要做分子病理检测吗?
-
需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应用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截至到2024年7月,我国NMPA和美国FDA共批准26款ICI,同时急需有效的免疫治疗标志物来帮助临床筛选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美国FDA已经批准了三个用于筛选免疫治疗的标志物,分别是PD-L1, TMB, MSI/MMR。除此之外,一些基因突变(EGFR/ALK/ROS1)也参与获益患者的筛选。最新研究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会影响ICIs疗效。以上这些标志物的发现都离不开分子病理检测,因此,使用ICIs离不开分子病理检测。
-
实体瘤术后需要MRD监测吗?
-
需要。MRD是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的英文缩写,指经过治疗后,影像学或传统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肿瘤,但通过ctDNA检测可提前发现肿瘤分子异常。定期进行MRD监测可以评估患者复发风险,MRD阳性表示治疗后仍可检测到残留肿瘤病灶,复发风险较高;阴性结果表示治疗后未检测到残留,复发风险相对较低。